某日,六名游客在广州海珠湖公园内一间木屋避雨,结果三人被雷击伤.气象专家现场勘察后表示这是由于凉亭后的樟树被闪电击中后无法泄流,强电流向周边扩散伤人所致.
事件发生后,许多市民都想了解:为何雷电击中樟树不能泄流?发生这种事的概率有多大?城市中那么多高大树木,是否打雷闪电时都会遭雷击?遇到雷雨天气如何保障安全?近日,专门采访了广东省气象局防雷专业技术的专家,为市民解答这些问题.
专家解释雷击起因及防雷知识.
高大树木相当于引雷针
事故当天,雷电为何会先击中樟树,为何不能泄流?
对此,专家解释说:“引雷的普遍规律就是打制高点,即雷电喜欢打相对高的物体,不管什么材质,只要相对较高,其遭雷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在物理上叫做雷击概率.由于海珠湖湖面开阔,凉亭后的樟树比建筑物高,所以雷电直接打在樟树上,而并非木屋.”
专家说,这也是为什么要在物体上装避雷针的原因,其实避雷针就是引雷针,把雷电引到避雷针上,用它安全地把电流泄放下来.所以避雷针的导电率必须非常好,按照标准制度和工程规划制作.
同理,雷击事件中的那棵树相对它旁边矮一些的木屋来说,就是一个避雷针,具有避雷针的功能,但其导电效果没有金属好;同时,树是自然生长的,所以树与地的连接情况肯定没有接地避雷针好.这就是这棵樟树被闪电击中后无法完全泄流,形成旁侧闪路,导致强电流向周边扩散泄流,造成人员伤害的原因.“六名群众中有一名不幸被击中,可以猜测,那名被击中的群众肯定是离雷击点*近的.”专家判断说.
他补充说:雷电击到树再把电传到木屋,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非常小,甚至比人外出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还低.只是刚好这棵树离得比较近.
市区内树木很少遭雷击
雷雨时,有些人喜欢在树下避雨.专家解释说,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雷电非常快,速度以毫秒计算,就是一个个脉冲,并不会连续放电.雷电击过后,树上不会有电,此时人触摸树也不会有电流传过.但是,雷击树的时候,人无论有没有与树接触,都会遭遇非常大的危险.”
他进一步解释说,不管是什么树,只要是活的就含有水,有水就能导电,只不过各种树的导电率不一样.有些树,比如梧桐,含水量比较高,导电率就更好一些;而树根处的土壤越潮湿,导电率就较高.此次事故中的樟树若换成其他树种也不能完全泄流.因此,打雷闪电时,大树底下是*危险的.同理,躲在简易的遮雨棚中也很危险.
那么,是不是在广州市中心建筑物旁边的树下都不能避雨呢?对此,专家回应说,广州市区内的树一般不会遭雷击,这是因为这些树木离建筑物很近,而树旁的建筑物往往很高,并装有避雷针.不过,超出这些避雷针的防护范围,就容易遭受雷击.
专家特别提醒说,在空旷的野外,就算是躲在一棵1米高的小树下也不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小树也比周围物体高,容易引雷电,甚至会致人死亡.